此次抗击新冠肺炎,无人机可谓大显身手:高空宣传疫情、监测体温、运输抗疫物资……充分展示出无人机在行业应用中的潜力。借助“新基建”风口,无人机行业也将持续打开市场。
市场调查显示:无人驾驶飞机简称“无人机”,英文缩写为“UAV”,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。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:无人固定翼机、无人垂直起降机、无人飞艇、无人直升机、无人多旋翼飞行器、无人伞翼机等。
据市场调研公司了解:无人机按应用领域,可分为军用与民用。军用方面,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。无人机+行业应用,是无机真正的刚需;目前在航拍、农业、植保、自拍、快递运输、灾难救援、观察野生动物、监控传染病、测绘、新闻报道、电力巡检、救灾、影视拍摄、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,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,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。
无人机自1910年代问世以来,就受到英美等国家的极大关注,陆续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发。进入21世纪,无人机的发展更是到了惊人的程度。随着智能技术逐渐完善,大量企业和资本布局无人机领域。2012年以来,美国无人机交易占全球份额的65%;中国位居第二,为5%;其次为澳洲,加拿大和英国,占4%;法国无人机交易的份额低于3%。截至2018年,全球已经有包括美国、以色列、加拿大、德国、英国、法国、俄罗斯等在内的49个国家研发无人机,超过80个国家装备无人机。2018年,全球无人机产量达313万台,市场规模达73亿元,同比增速28%, 2019年全球无人机市场出货量达370.7万台。预计未来10年,无人机产业产值将突破4000亿美元。
近年来,随着集成制造的普及,无人机基础零部件生产开始迈向小型化、低成本、低能耗方向发展,无人机制造成本不断走低,同时伴随着人工智能、5G通信等新技术的逐步完善应用,无人机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行业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迅速增长,行业规模不断扩大。2015年我国无人机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仅为66.4亿元,2018年无人机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至257.2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.05%。市场调研公司估计,2019年中国无人机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达359亿元。无人机在疫情防控中“大展身手”,也令这一行业吸引了更多资本与人才的关注,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。我国现有49家无人机产业园,其中,环渤海、长三角地区无人机产业园最多,数量超10家。三大因素驱动无人机产业园产业发展。
应用结构方面,民用无人机凭借着易部署、安全、便捷等特点,不仅能在消费层面上,提供航拍、竞技等娱乐活动,同时在工业层面上能提供数据采集,运输物品的功能。目前,无人机主要应用领域为物流、能源、农业、警用、基建、救灾、商业、医疗以及个人使用。数据显示,2015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销售规模达到24亿元。随着无人机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,无人机市场需求逐渐提升,2018年达到134亿元,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220亿元。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潜力十足,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360亿元。
作为一项新兴科技,在大众印象中,无人机受众的主要年龄层也应该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。但是,根据市场调研显示,年轻人并不是无人机玩家的主力军,有九成的玩家年龄超过了31岁。其中16-31岁所谓千禧一代的年轻玩家只占整个无人机市场份额的9.3%,而32-51岁的玩家最多,高达45.6%,值得注意的是,52岁以上的玩家群体也十分的庞大,达到了45%。无人机操作的难度、价格、实用性等都可能是趋向年龄偏大的用户的原因。
某种意义上,应对疫情冲击的过程中,也检验着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成果,为今后的发展积累宝贵经验。进一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,除了要攻克更多的技术难点,还需要完善相关立法,加快建设无人机分类监管和服务体系,推进相关标准规范工作,从而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。